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图片新闻

从“撕公告”到“主动还钱”有效执行化解六年积案

发布时间:2025-08-04 08:25:13


“法官,我自愿替父亲还钱!”近日,孟州法院执行局通过悬赏公告与智慧执行相结合的创新举措,成功执结一起拖欠长达六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。被执行人闫某之子在法院训诫教育下,不仅主动代父履行了6000余元债务,还对自己撕毁法院公告、妨碍执行的行为作出深刻检讨,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  

拖欠货款玩失踪执行陷入僵局

2019年起,被执行人闫某多次从孟州市某兽药门市部赊购兽药,累计拖欠货款6000余元。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,执行干警调查发现闫某早已卖掉名下房产,本人行踪成谜。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,其名下无存款、保险、车辆等可供执行财产,案件一度陷入僵局。  

我们先后6次到其户籍地调查,村民反映闫某常年不在家,但其儿子在县城某小区有住房。”执行法官介绍道。执行干警遂将调查重点转向闫某的儿子,但多次上门均吃了“闭门羹”,案件执行陷入困境。  

悬赏公告遭撕毁 监控锁定黑影

为发动群众提供线索,执行法官决定在闫某儿子居住的小区张贴悬赏公告,悬赏征集闫某下落及财产线索。然而蹊跷的是,公告总在张贴次日清晨“消失”。执行法官立即调取小区监控,发现连续多日凌晨,一名男子手持铲刀刻意破坏公告。经人脸识别比对确认,此人正是闫某之子!  

“我知道父亲欠了钱,但我怕邻居看到影响面子才撕毁公告。”面对铁证,闫某的儿子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违法行为。执行法官当即固定证据,并依法对其妨碍执行行为进行训诫。  

释法明理化心结 子代父偿促执结

“撕毁法院公告属于妨碍执行行为,根据《民事诉讼法》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,可处拘留、罚款;情节严重的,还将追究刑事责任!”执行法官严肃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,并详细阐明了拒不履行判决的法律后果。  

在法律震慑与情理感化下,闫某的儿子深刻认识到错误:“我父亲确实做错了事,我不能一错再错。”他当场通过微信转账代父履行了全部6000余元债务,并写下检讨书保证今后遵纪守法。  

下一步,孟州法院将坚持公正、务实、为民的司法作风,把执行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,不断创新执行方式方法,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殷切期待,为建设法治社会、和谐社会贡献力量。

 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